活動日沒寫完的...

 

  一直到幾年前,才真正懂得「享受」書寫的過程,過去總是有一搭沒一搭地瞎寫,而我小時候的叛逆表現在書法上,也有過好幾個經典畫面,尤其是讓不輕易體罰孩子的我親愛的老爸氣到要我為「放下毛筆」這個動作付出「妳跪下,混帳東西」的代價(父親毫不猶豫地放棄執行一小時起跳的古人云;孔孟聖賢說……之諄諄教誨),那個不知好歹的小女兒竟然有揮毫送春聯的一天,想來也是始料未及!

←(圖一)現場沒寫完的回家要繼續完成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書法家贈春聯」的活動,我不是書法家,字也不真的寫得多好,小地方角落裡臥虎藏龍,而我只是剛好被問到,然後心虛地答應。究竟說來,我喜歡那文化的傳承及透過筆墨紙張傳遞後隱隱震盪的溫暖氛圍,還有,這真是棒到不行的練習機會,以我這種小咖的功力,專注與膽量在這裡;必須要淋漓盡致(無關表現得好與不好),尤其身邊坐著大師級的人物,而且這次活動辦在大廟(小鎮的主要信仰中心--峨崙廟),你懂我的意思?(笑),而我總是說:「我是來學習的!」

堂號

↑(圖二)松達現場訂的,也是沒寫完回家處理。

  活動日前三天午後,主任交給我一只大大的牛皮紙袋「這個是已經有人訂了的,要先寫起來」,封面貼了張紙條「江夏堂 4份 含對聯 (景山里) 太原堂……」。

  我拿著紙袋愣了幾秒「要寫堂號是嗎?」

  主任「對!還有對聯。」

  堂號,我沒寫過哪!雖說第一次總是要面對,但這也突然了些,更何況,我根本沒有「大」筆,而我為了寫DOC100年度的計畫及準備其99年推廣活動相關,無奈地硬是到了活動日的前一天下午才排出時間趕忙拽著五個小朋友驅車豐原正大筆莊,有多匆忙?連手機都沒帶到!還好順利帶回了圖二上方的那「大道」。晚上開寫指定的作業前,我可是先乾了一杯才上!書法本來迷人,油門催下去後,大字還真越寫越過癮。

  當天才開始寫,又遇到誰問了老問題「妳做什麼一直抖啦!不要緊張啦!不要緊張,妳慢慢寫」,我大笑「隸書本來就要稍微抖啦」,後來坐在我左邊的大師;我到小鎮後的書法老師幫我解釋「她寫的那種字體就是要稍微抖,比較耐看」。這橋段,在我第一年寫春聯現場也發生過。

大姊要的

  在大廟寫春聯很有趣,或近或遠總是有人注視著,有位大嬸不瞭解對聯的結構,在我們提供的例句上像是隨機地指來指去「這個(句)啦,這個不錯」、「還有這個,這個好像也不錯」,我很明白她所表達的是希望我將她點到的句子寫成春聯,最後好不容易達成共識,由我決定書寫的內容。有位父親帶了一對兒子來到我的桌前,我正埋首書寫,聽到嚴格的聲音說著「你看,看清楚,看人家怎麼拿筆的」,把單個字寫完後抬起頭看了看面前的孩童,頂多小三的年紀吧!對上我的眼神還有些膽怯,我對他笑了笑「你也有寫書法嗎?」,小男孩略略遲疑地點點頭,我又問「那你喜歡寫嗎?」,他小聲但肯定地回答「喜歡。」,我給了他一的大大的笑容「哇!你好棒喔!」,小男孩也笑了,我收回視線繼續寫。真是位愛子心切的父親,他要孩子看清楚的;我是怎麼拿筆的?是懸肘書寫哪!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青工前輩河在浩大哥(也是大師級的人物),一年前某日在浩大哥送我一本自己整理裝訂的堂號及其對聯例句,這次能順利渡過,他是最大功臣。

我的寶貝筆-- 村姑清洗筆毛比洗自己的頭髮還功夫

↑(圖四)手工筆架--大K從山上幫我取回的竹子,端午節用剩的棉繩,用筆曲成S型的掛勾

  這兩三年面對筆墨,總是平靜且「真實」。我是屬於慢開竅的那種,很小就聽到聰明的稱讚,但那聰明並沒有幫助我正確學習;妥善面對各階段的人生。直到偶然幾次書法練習後才像是醒來般思考事情,親愛的莫莫說過「每個人開竅的時間不一樣,但開竅的時候妳會知道……」,我終究等到了那體會。而書法還包含了我與父親的連繫,從小,父親練字的畫面,每天總要看上一回,印象中第一次拿毛筆,是我小小的個頭趴靠在父親的大書桌邊上,大概是看我瞪大了眼吧,就讓我握筆寫畫幾筆,父親大大的手扶著我的,像小時後練習握筆寫字那樣。現在我的筆架上前排左邊數來第三隻毛筆是在我出嫁後他老人家從大書桌筆架上拿下讓我帶走的,純羊毫,寫出的隸書字體呈現較溫柔厚實,是我最寶貝的筆。左四是寫春聯最常用的,左一及右一多用來練習行書,中右的大道是這次為了寫堂號所添購,後排的筆多練習國畫(毫無功力可言)用。

硯台及小工具

↑(圖五)潤筆用的圓形硯池也是從父親那兒撒嬌來的

  我應該算是很愛惜毛筆的,最上方的硯池是寫字前用來潤筆的,只盛水,筆毛拖不開或墨汁過於濃稠時就用方形硯池旁的滴管取水滴注筆毛根部及濃墨,再重新做沾墨的動作,寫完字非不得以一定馬上清洗,洗自己的頭髮都沒那麼功夫!想想人也是這樣,心房的塵埃要定期打掃,要適時舒壓釋放,才不至於太過沉重邁不出漂亮的步伐。需要學習的事情還很多,過去沒做好的事、未來要面對的事,要像在大廟那樣,勇敢也要淋漓盡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葡萄界的時尚村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